墨点字帖:中国碑帖原色放大名品王羲之兰亭序三种毛笔书法字帖碑帖
《唐冯承素摹兰亭序》,纸本墨迹,纵二十四点五厘米,横六十九点九厘米。此本帖前有『神龙』二字印的左半,故又称『神龙兰亭』。后人考为弘文馆将仕郎冯承素奉敕所摹,最近真迹。此摹本墨色朗润,点画纤毫毕现,给人以精妙多姿、清新自然之感。曾入南宋、明、清内府收藏,但明代方见于著录。 《唐虞世南临兰亭序》,纸本墨迹,纵二十四点八厘米,横五十七点七厘米。此作笔画圆润,气息平和,故董其昌认为是虞世南临本,也有学者认为应是禇遂良临本,虽无定论,但考其纸墨、装裱,应为唐人所为。此本被收入董其昌的《戏鸿堂法帖》、杨守敬的《邻苏园法帖》等刻帖中,曾为元、清内府收藏。 《唐禇遂良临兰亭序》,纸本墨迹,纵二十四厘米,横八十八点五厘米。帖前有明项元汴所题『禇模王羲之兰亭序帖』,故名。帖后有宋、元、明、清各家题跋,但少有提到为禇遂良所临。其笔画、结体颇有姿态,与别本较为不同,有不少地方与米芾笔法相近,故后人考证或为米芾临本。曾入北宋、南宋、清内府收藏。
毛体书法长征
书法特点 评 这是毛体书风成熟后的一件代表作。这件手书采用竖写横幅,行草书体,取大草气势。用笔以中锋为主,兼用侧锋,仍是字体大小参差的风格。共写成正文18行,上款1行,下款3行,共22行。作品从头至尾,大气磅礴、豪迈超绝。用笔圆润遵劲、稍带涩笔、气魄浩大,自然流美。标题“长征诗”三字提笔轻写;字字呈左低右高的侧势,给人以力度和气势。“一首”两字小写,附于“长征诗”右下,显得空灵剔透。接着用方笔写出“红军”,写的奇伟劲悍,“不怕”两字点画顾盼有情,写得坚定有力。接着以夸张猛力扭曲的结构笔画;干净利落地写出“远征难”,“难”字体现出韧性和力量。紧跟着又是重笔泼墨,扭曲字形的艺术手法,再采用方笔写出“万水千山只等闲”“闲”字形体开张,高耸的右竖钩更似擎天之力。从“五岭”到“金沙浪”处,心情略显轻松,用笔轻灵圆转点,笔画细而墨轻,“拍云崖”又变为重墨扭曲,再往后“暖大渡”三字又轻灵平和。字体大涨大落如大渡河水湍流,一泻千里。从“桥”开始一直到结尾,运笔更加开放,速度迅疾,开始出现飞白渴笔,“过后”两字一笔写成,苍渴奔放,象一道分水岭,成为全诗最大的主导字体。
庐山历代书法精品百幅
元、明、清三代庐山题材的书法作品,刻石的和纸质的都非常丰富。入选《庐山历代书法精品百幅》的有元代赵孟频、别不花,明代文徵明、邵宝、王阳明、紫霞真人、丰坊、董其昌、王铎、查土标、陈永年,清代朱耷、康熙、雍正、皇太子胤扔、何绍基、曾国藩、张维屏、彭玉麟、康有为、雷惠畴、王凤池等名家的作品。 近现代庐山题材的书法作品异彩纷呈。陈三立、李宁斋、冯玉祥、蒋介石、蔡公时、许德珩、董必武、郭沫若、毛泽东、叶剑英、刘海粟、陶博吾、陆俨少、费新我、来楚生、王遐举、赵朴初、蔡若虹、启功、沈鹏、周慧瑶等书法家的作品均辑入《庐山历代书法精品百幅》。 庐山文化博大精深,庐山书法源远流长。书法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,令人文圣山光耀千古,让来山的文化朝圣者,对其充满无限的憧憬和遐想。


书法字体
书法字体

小学生篆刻作品欣赏
小学生篆刻作品欣赏

行书书法作品欣赏
行书书法作品欣赏

瘦金体为什么被国家禁止
瘦金体为什么被国家禁止

硬笔书法美文摘抄
硬笔书法美文摘抄

手机扫一扫识别篆体字
手机扫一扫识别篆体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