篆刻
篆刻艺术,是书法(主要是篆书)和镌刻(包括凿、铸)结合,来制作印章的艺术,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。篆刻兴起于先秦,盛于汉,衰于晋,败于唐、宋,复兴于明,中兴于清。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。
篆刻学
篆刻是一种“方寸之内”的文字艺术,从广义上来讲,先有篆,而后有刻,后有章法,再有刀法。篆法是篆刻的基础。刻是篆写效果的体现和抒发。书法家梅湘涵认为从艺术上来讲“书画同源”。书法和篆刻是两姐妹。书法是篆刻的根本。“印从书入,书从印出”。只有弄通书法尤其是篆法,才能治好印,创作出象样的作品。书法讲究线条、结构、章法布局,篆刻也同样如此。但是书法又不等同于篆刻,因为书法是用毛笔写字,篆刻是用铁笔;写书法用的是纸,而篆刻用的是印石。书法和篆刻虽然有密切联系,又有区别,两者都有章法,篆刻章法中的挪让、离合的艺术手法和书法又不一样。因此说,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,篆刻家也不一定是书法家。如果一个篆刻家同时又是一个书法家的话,他的篆刻艺术水平,一般地说是要高一些的。书法是篆刻的优先条件,篆刻家应当争取成为一个书法家。
篆文
演化过程 篆刻主要采用篆书,“篆”字《说文解字》训为“引书”,段玉裁注:“引书者,引笔而著于竹帛也”,可见“篆”字、含有“写字”之意。篆书有大、小篆之分。 广义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、金文、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(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)的古文,小篆则指秦始皇“书同文字”后,在秦代通行的篆书。篆刻采用的字体除古代奎印上的古玺文、摹印篆、缪篆、小篆外,甲骨文、金文、籀文,六国古文和其它一些金石文字都可采用入印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由程序收集于互联网,仅用于测试学习 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上一篇启功书法作品欣赏
书法图片大全大图 作品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