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幅名品精选:董其昌1
《条幅名品精选:董其昌1(原寸复制高清大图)》收录董其昌的作品,董其昌以行草书造诣最高,行书为“二王”一脉正宗,又有得于颜真卿、米芾、杨凝式、赵孟颓等诸家。草书则植根于颜真卿《争座位》和《祭侄稿》,并兼具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。其书风给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“淡”和“秀”,进而令人称绝的是他高超的用笔技巧。他力倡米芾笔法,深谙传统帖学用笔精髓,追求点域在笔的运动中以变化尽其妙。他曾说:“予学书三十年,悟得书法而不能实征者,在自起自倒、自收自束处耳。”“锥沙三喻,皆喻藏锋。因出锋之道,成藏锋之浑。”无论起倒、还是藏露,皆为求用笔虚灵。在结字上,董其昌力主米芾集古字之做法,并十分推崇“大字如小字,小字如大字”的观点,他的书作中无论大字小字皆结体精密,气势贯连。在章法上,董字则讲究疏密相间,疏朗字距行距,呈现一派萧散简远之意境。在用墨上,他以“润”替“枯燥”,又忌“浓肥”,“虚实相生”,极为精彩。总之,董氏无论用笔、结字、章法、墨法皆围绕他“淡、秀、润、韵”的审美取向而展开。这种十足的禅意,空灵飘渺的风格,堪称文人士大夫“书卷气”的代表。
董其昌书法
其中已定论为真迹的收藏在故宫、上海博物馆、吉林省博物馆,南京博物院等处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,绘画方面较著名的有:《高逸图》轴,作于63岁,略仿倪、黄、笔墨丽秀是中晚年佳作;《关山雪霁图》卷,作于81岁,是老年的用力之作,根据卷末自题,此卷是从关仝的《关山雪霁图》原幅改写而成。藏于故宫的著名书法作品有:《月赋》卷,作于47岁,取法唐晋,笔画秀娟,是早年小楷书精心之作;《东方先生画赞碑》,作于50岁,所作楷书,师法颜真卿,字体规整,行气疏朗,是中年时期楷书代表性杰作;《三世浩命》卷,作于71岁,楷书、师法颜真卿,结体端正,法度严谨;《岳阳楼记》卷,作于54岁,大行书,师法颜真卿、李兆和(李北海,即李邕)。运笔中锋直下,转折流畅,反映了中年时期行书面貌。《路马湖记》卷,代表晚年行书之作;《观海市》,作于69岁,以“米家法”为其同年袁可立所书,十分秀逸飘洒,成为山东蓬莱阁上的传世名品。
董其昌作品集
《中国古代名碑名帖:董其昌作品集》主要内容:董其昌(1555―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,又号香光居士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『华亭派』的主要代表。明万历十六年(1588年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谥文敏。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,收藏很多名家作品,在书画理论,方面论著颇多,其『南北宗』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。工书法,自谓于率易中得之,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。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,但并不泥古不化。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,拙中带秀,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。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,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,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。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,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,他对自己的楷书,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。他的书法综合了晋、唐、宋、元各家的书风,自成一体。其书风飘逸空灵,风华自足。笔画圆劲秀逸,平淡古朴。用笔精到,始终保持正锋,少有偃笔、拙滞之笔;在章法上,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,分行布局,疏朗匀称,力追古法。用墨也非常讲究,枯湿浓淡,尽得其妙。


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?
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?

篆体字拍照识别
篆体字拍照识别

硬笔书法字体
硬笔书法字体

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书法作品是
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书法作品是

在线制作印章
在线制作印章

篆字大全对照表
篆字大全对照表